第一次发法国海外仓要注意什么?新手必须避开的5个大坑
越来越多跨境卖家开始把货前置到法国海外仓:
有人是为了做 TikTok 法国站,有人是为了提升 Cdiscount、亚马逊自发货的时效,还有人盯上了中大件在法国的增长空间。
但对第一次发法国仓的卖家来说,仓没选对,坑往往比机会多。
总结一圈一线卖家和服务商的经验,至少有 5 个坑,是第一次发法国海外仓时必须提前避开的。

坑一:只看单价便宜,忽略“二倒手”仓
很多卖家第一次问价,最容易犯的错就是:
谁便宜选谁,根本不关心这家仓到底是不是一手法国仓。
常见情况是:
国内公司接单 ➜ 再转给法国中间人 ➜ 再转给真正的仓库。
等到你货出问题,需要查操作、查监控、查赔付时,
一圈人互相“帮你问一下”,真正负责的人永远在链条最底端。
怎么避?
问清楚:合同和发票的开票主体是谁,是不是法国本地注册公司;
要详细仓库地址,能不能现场验仓或视频验仓;
是否有自己的 WMS 系统,能直接给你后台账号,而不是只发 Excel 表。
坑二:没问“接不接敏感货”,正规货跟着一起受牵连
第一次发仓,很多卖家只问:
“能不能收电池、液体、化妆品、仿牌?”
但真正应该问的,是:
这家仓平时有没有大量接敏感货、灰色货?
仓库一旦被海关、税局、警方列入重点关注名单,
后续整仓查验、频繁抽查、平台风控,都会落在这个地址上。
即便你是正规品,出入这个仓,也很容易被“连坐”。
怎么避?
问对方有没有明确的“禁止接收货物清单”;
是否愿意把“只做合规货、不接高危敏感货”写进合作条款;
对电池、带液体产品,有没有合规流程和必须提供的资料清单。
敢拒绝敏感货的仓,反而更值得长期合作。
坑三:只问仓储费,不问“库龄规则”和清货方案
不少新卖家第一次发法国仓,只盯着仓储报价:
“托盘费多少?”“每立方多少钱?”
真正的风险在于:
货卖不动时,仓库对长库龄、滞销品的处理方式。
有的仓只管收钱,货烂在库里也不会提醒你;
有的仓不愿意配合清货、打折卖、下水道处理,
结果就是一整排托盘长期占位,越放越亏。
怎么避?
事先问清楚:免费仓期是多少,超过多久开始计费;
库龄超过 90 天、180 天,仓库有没有主动提醒或报表;
滞销货可不可以协助清仓、打折卖、下水道处理,费用怎么算。
第一次发仓,建议一开始就把“库龄+清货方案”谈进合作。
坑四:只认“能出单”,忽视系统能力和对账能力
有卖家觉得:只要仓能帮我发货、出跟踪号就行,系统好不好无所谓。
等订单一多,就会发现几个问题:
库存对不上:平台显示有货,仓里其实没货;
订单状态不清楚:你不知道到底是“已拣货”“已出库”还是“只建了面单”;
到月度对账时,操作费、派送费一团糊涂,连核账都没办法核。
怎么避?
看仓库用的是什么系统(自研 / 领星 / 其他 WMS),能不能:
多平台订单自动导入;
库存变动实时回传;
导出明细报表方便对账。
要求对方给你一个测试账号,先用几十单跑两周,
真正看一眼后台长什么样,再决定要不要大批量发货。
系统差的仓,在订单少的时候看不出问题,一旦爆单就全线崩盘。
坑五:没把赔付和责任写进合同,只听“放心交给我”
第一次合作,大家都客客气气,
很多卖家问到丢件破损时,得到的回答都是四个字:“放心,我们负责”。
等到真的发生丢件、破损、晚发货,
你会发现“负责”这两个字,能有很多种解释——
有的是象征性赔一点运费,有的是赔货值上限,有的干脆说承运商不认赔。
怎么避?
在合同里把几件事写清楚:
丢件、整票丢失怎么认定?以承运商系统还是仓库系统为准?
单票赔付上限是多少,是按申报货值、采购价还是某个固定金额?
破损如何判定责任?包装不合格算卖家,操作失误算仓库还是承运商?
仓库延迟出库(超时未发)导致平台罚款、差评,是否有相应补偿机制?
能写进合同的,才算真正的保障;
只停留在口头承诺的,出事时基本都靠“感情”。
小结:第一次发法国仓,先把底线守住
第一次发法国海外仓,不需要一开始就把所有环节做得完美,
但至少要避免这 5 个大坑:
分不清一手仓和二倒手;
没问仓库是否大量接敏感货;
只看仓储价,不问库龄和清货;
不重视系统和对账能力;
赔付和责任没写进合同。

